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希奎出席第六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开
发布日期:2023-09-18 14:36:13      浏览次数:
9月6日,第六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作为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主题为: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 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中外政府部门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工程院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广东、浙江、陕西、云南、江西、福建、四川、甘肃、河北、河南等10省政府政协领导与南非、以色列、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津巴布韦、赞比亚、佛得角、利比里亚、斯里兰卡、乌拉圭、古巴等20家驻华使馆使节以及企业代表等4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李希奎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以下为致辞全文:

尊敬的余艳红书记、靳伟副市长、峰涛副署长,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领导,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很荣幸和来自全球十多个国家的400余位中外嘉宾欢聚一堂,共同出席第六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诚挚的祝贺,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创造性地传承和弘扬了古丝绸之路这一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并赋予其当今时代的新内涵,开启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伟大征程。十年来,在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深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各国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国际合作开辟了空间,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的平台。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健康使者,中医药以其所包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博大的哲学智慧,独特的诊疗体系,健康的养生理念,内在的经济潜力受到越来越多沿线国家人民的欢迎和认可。据相关统计,目前中医药已传播至196个国家和地区,中医针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典籍》《黄帝内经》《本草纲目》,被誉为藏医药学百科全书的《四部医典》成功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位朋友,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社会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显著上升,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形势对人类健康安全也构成了非常严峻的挑战。面对全人类共同危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世界各国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同舟共济、通力合作。

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向世界发出深入推动文明交流对话,在交流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诚呼吁,为推动多元文明合作、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也为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友谊与互信,促进民相亲、心相通。我们愿意发挥民间外交优势和城市外交的优势,搭建全球文明对话平台,加强共建“一带一路”中医药人文交流合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为增进世界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我们的力量!

最后,预祝本届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