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中医药振兴篇章
发布日期:2024-03-14 15:00:13      浏览次数:
惊蛰时节,春意渐浓。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专访,分享她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认识体会,以及对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谋划——为中国式现代化书写中医药振兴篇章。


她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基础上作出“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新的工作部署,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是引领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项基础性、标志性重要工作,中医药系统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全力抓好落实。报告还提出“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等工作重点,也要求我们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进一步彰显中医药的担当作为,着力扬优势、补短板、固根本,不断放大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这个卫生与健康事业的显著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健康之基。

新时代中国开拓前进,中国式现代化气象万千。

从中央到地方,中医药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一套具有战略性、支撑性的中医药政策体系日益健全,擘画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五部门和七省份协调联动、同题共答,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切入点,聚焦制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痛点堵点深化改革,释放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活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勃勃生机,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中医药走出去步伐加速,绘就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海外新路径。

——中医药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中医药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建立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跨部门工作机制和专项调度机制,中央资金投入125.4亿元。16个省份印发了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协同推动各项重点措施落地。

——中医药服务可及性大大提升。99.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3.4%的社区卫生服务站、99.4%的乡镇卫生院、81.2%的村卫生室可提供中医药服务,23个省份中医馆基本实现全覆盖。据测算,2023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12.8亿人次、出院人次4148.6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总诊疗量约8亿人次。

——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首批98名岐黄学者通过验收,2名岐黄学者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建设321个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规培结业考核通过率稳定在90%以上,培养2万余名中医馆骨干人才。

——中医药文化建设迸发新活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中医药大会》成功开播,国家博物馆举办“智慧之光”中医药展览,杭州亚运会、成都大运会中医药体验馆掀起“中医热”,中医药更加“触手可及”。2022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2.56%,比上一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

书写“民生卷”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服务亿万百姓

“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不仅要看纸面上的指标数据,更要看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余艳红表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是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独特优势的重要抓手,是协同集成医疗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余艳红表示,今年将遴选1000个左右的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和50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继续支持县级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下大力气加强中医医院儿科、老年病科建设。我们将发挥国家中医优势专科辐射带动作用,建设省级中医优势专科,建好县级中医医院特色优势专科,带动区域内中医专科诊疗能力的整体提升,形成专业与地域覆盖广泛、结构布局合理、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的中医优势专科集群,构建中医优势专科发展新格局,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断并对其进行了深刻阐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式现代化”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医药发展的命题作文。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谈及新征程上的新目标,余艳红强调,要牢牢把握当前做好中医药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坚持党对中医药工作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把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作为根本原则,把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任务,把防范化解中医药领域风险作为根本底线,把团结奋斗汇聚强大合力作为根本要求,以更大力度、在更高站位上,自觉把中医药工作聚焦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上、聚力到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上,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5日下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为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余艳红表示,中医药系统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围绕解决影响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推出一揽子措施实、含金量高政策举措,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进多学科交融,推动优势资源重组,加快构建现代化中药产业体系,巩固中药产业优势,促进中药产业集群发展,促进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模式的改造,以创新优质先进的生产力促进中药产业提升,把中药产业打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赛道,不断提升我国中药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余艳红强调,中医药人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做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示中医药担当作为,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加快走出一条符合中医药特点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以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成效和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医药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