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培华:要让中医药进入健康中国的主战场
发布日期:2019-12-23 14:27:10      浏览次数: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致辞
 
        今天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恰逢其时,在此,能与大家一起讨论中医药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独特医学,我感到非常高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要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
        一株草药造福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学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类生命活动的整体性认知与人类疾病系统性干预的实践经验总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对中医药必须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我们一定要按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做好中医药的传承和守正,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中医药的本色。中医讲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调和致中、辨证论治等中医基本理论,蕴含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医药形成了独特的宇宙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这些理论是长期积淀形成的,是中医药生存发展的根基。眼下,不少中医秘方、验方和诊疗技术面临失传的风险。我们应该把藏在古籍、散在民间、融入生活的中医药技术充分发掘出来,整理收集保护起来,更好地传承下来,为人类健康造福。
        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需要“专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宝”代代相传。当前,我们应该看到,国内一些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我认为,中医独具特色的技艺需要活态传承。“师带徒,出名医”。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全民共同参与。只有继承好、发展好中医药,才能将中医药更好地展示给世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指出,国家支持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支持组织和个人捐赠、资助中医药事业。国家已经在法律中明确指出,在加强中医医疗机构建设方面,除了政府举办公立的中医医疗机构外,也积极调动社会力量投资中医药事业,举办民营的中医医疗机构,包括民营的中医医院和中医诊所等。中医药事业本身是在一项造福于公众健康的公益性事业,所以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和个人对中医药事业进行捐赠和资助,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中医药的发展需要与各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进行融合,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屠呦呦教授和她的团队在发现青蒿素的过程中,受到《肘后备急方》的启发,书中记载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内容,屠呦呦由此认为高温有可能对青蒿有效成分造成破坏,从而影响疗效。获得青蒿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可能应为沸点低的灵感,采用乙醚提取青蒿的方法,从而发现了青蒿素。这是利用现代技术挖掘中医药宝库的绝佳例证。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中医药现代化道路的信心,这是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在防治疾病的礼物,中医药以它独特的魅力造福世界人民,在疾病治疗、疾病预防和特色康复能力上做出重要贡献。
        健康是生活美好的重要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人人享有健康,离不开中医药。中医提倡预防为主,能够为百姓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满足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让中医药进入健康中国的主战场,无论是临床实践,还是公共卫生,都应有中医药的身影。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医药国际化带来了重要机遇。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健康资源,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发挥特殊作用。中医药资源与现代西方医学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传统医学之间具有互补性和一定的比较优势。我们应当盘活中医药资源价值, 以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各国的医疗卫生效用,能使各国所用。中医药资源国际合作的基础是共享。我们将通过加强卫生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等五个领域方面的深度合作,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真正让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健康。